医学人文讲堂

您目前的位置: 首页» 医学人文讲堂

【北大医学人文讲堂第83期】古印度胚胎学说及其对西藏文化的影响

   2019年11月25日,北京藏医学院刘英华副研究员受邀在新葡萄8883官网AMG进行了题为“古印度胚胎学说及其对西藏文化的影响”的讲座。讲座由医学史与医学哲学系主任张大庆教授主持并评议,来自人民大学、北京中医药大学、西藏藏医药大学及本校的三十余名师生参加。

   刘英华老师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北京藏医学院副研究员,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特聘专家,从事医史文献研究,研究领域包括古印度医学,藏医历算学,敦煌学,中印关系史等。

   在本次讲座中,刘英华老师基于对梵、藏文古文献的考察,介绍了古印度胚胎学源流,及其传入西藏地区的经过和影响,展示医学思想跨文化传播和流变的历史。古印度是胚胎学说发祥地之一,公元前数世纪的梵语文献中就记载了胚胎学说。其来源主要有三个:哲学、医学和佛教,其代表作分别为《胎藏奥义书》、《阇罗迦集》及《大宝积经》等。这三者间有密切联系。在经历了中古时期密教化后,佛教的胚胎学说发生了重要变化,出现了以《时轮摄续》为代表的新胚胎学说。《时轮摄续》首次采用“鱼期”“龟期”“野猪期”、“人狮子期”等胚胎分期。随着佛教传播,古印度的胚胎学说也被译介到汉语和藏语文化圈,藏医在古印度医学的胚胎学说基础上,融汇了大乘佛学(mahāyana)和怛特罗(tantrāyana)学说,构建了自己的人体胚胎学说,并传承至今。通过对这一事例的研究,有助于正确地认识传统医药和文化。

   讲座结束后,刘英华老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广泛讨论。张大庆老师在评议时特别提到,同学们要学习刘英华老师严谨的治学方法,比如在引用文献时要找到原文献全面核查信息的准确性。与会师生都感到获益匪浅。

  

  

    

   (供稿:医学史与医学哲学系林克文/靳亚男)